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杂志

期刊简介

               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创办于1984年。原名《微量元素》,1992年更名为《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是国内创刊最早的唯一一份微量元素学科专业期刊。现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入编期刊,《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全文收录,并被列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    从2003年起,本刊已由原来的季刊改为双月刊,逢双月28日出刊。发表周期可由原来的6~9个月缩短至平均3~6个月或更短。为了节省审稿时间,编辑部承诺:①凡经编委推荐的具有突破性创新成果的文章,编辑部不再另找审稿人审查,优先在最近一期发表。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部、省、市级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的文章,以及特别优秀的论文,本刊可优先发表。        本刊特别欢迎论点鲜明、有独到见解、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论著性文章。内容包括实验研究、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中医中药、妇幼保健、食品营养与食物链、实验技术、综述与讲座、环保、商检以及中西医结合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等稿件。也十分欢迎短篇论著性论文。                

影响因子是怎么回事?有什么重要性?

时间:2024-01-08 10:17:39

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是衡量期刊学术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是指该期刊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被引用次数总和与前两年该期刊发表的论文总数的比值。影响因子越高,说明该期刊发表的论文被引用的次数越多,学术影响力越大。

影响因子的计算需要考虑多个因素,例如期刊的学科领域、期刊的影响力、引用情况等。具体来说,影响因子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IF = (该期刊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被引用次数总和) / (该期刊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总数)

其中,被引用次数总和是指该期刊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论文总数是指该期刊上前两年发表的所有论文的数量。

需要注意的是,影响因子不是唯一的衡量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指标,还有其他指标可以用来评估期刊的学术质量,例如 immediacy index、cited half-life 等。此外,影响因子的评估也需要考虑到学科领域、研究领域、数据来源等多种因素。因此,在使用影响因子评估期刊的学术质量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并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


影响因子是评估期刊质量和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它能够反映期刊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

以下是影响因子的重要性:

1、评估期刊质量:影响因子越高,说明该期刊发表的论文被引用的次数越多,学术影响力越大,因此可以作为评估期刊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2、评估学术影响力:影响因子可以用来评估学术论文的学术影响力,进而评估作者的学术水平和贡献。一般来说,发表在影响因子较高的期刊上的论文更容易被引用和认可。

3、学科领域内的认可度:在某些学科领域内,影响因子可能会被视为评价期刊和学术论文的重要标准。例如,在生物医学领域,一些高影响因子的期刊往往被视为权威期刊,发表在这些期刊上的论文更容易获得同行的认可和引用。

4、科研评价和学术交流:影响因子可以用来评价科研机构、研究团队和个人的学术贡献和水平。在一些科研评价和学术交流中,发表在高影响因子期刊上的论文往往会被给予更高的权重和认可度。

需要注意的是,影响因子虽然是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但并不是唯一的指标。在评估期刊和学术论文的质量和影响力时,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如论文的创新性、研究方法和结果的可靠性等。此外,影响因子的计算也可能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可能受到学科领域、数据来源、引用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使用影响因子进行评估时,需要科学合理地分析并考虑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影响因子的计算方法如下:


统计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所有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这些引用次数通常从Web of Science或Scopus等引文数据库中获取。

统计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所有论文的数量。这些论文数量也通常从Web of Science或Scopus等数据库中获取。

将以上两个步骤获取的数据相除,即得到影响因子。

影响因子简称IF,是汤森路透出品的期刊引证报告中的一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