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创办于1984年。原名《微量元素》,1992年更名为《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是国内创刊最早的唯一一份微量元素学科专业期刊。现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入编期刊,《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全文收录,并被列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 从2003年起,本刊已由原来的季刊改为双月刊,逢双月28日出刊。发表周期可由原来的6~9个月缩短至平均3~6个月或更短。为了节省审稿时间,编辑部承诺:①凡经编委推荐的具有突破性创新成果的文章,编辑部不再另找审稿人审查,优先在最近一期发表。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部、省、市级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的文章,以及特别优秀的论文,本刊可优先发表。 本刊特别欢迎论点鲜明、有独到见解、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论著性文章。内容包括实验研究、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中医中药、妇幼保健、食品营养与食物链、实验技术、综述与讲座、环保、商检以及中西医结合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等稿件。也十分欢迎短篇论著性论文。
2024医工交叉十大科技创新热点方向包括哪些方面?
时间:2024-11-29 16:10:02
2024年医工交叉十大科技创新热点方向是在第五届中关村“医工谷”创新创业高峰论坛上发布的,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生物医学大模型:这是一种专门针对生物医学领域设计和优化的人工智能模型,通常基于深度学习技术,能够处理和分析海量的生物医学数据。近年来,以大语言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在生物医学工程中展现出巨大潜力,生物医学大模型已广泛应用于健康管理、辅助诊疗、医学研究、药物研发等多个场景。
侵入式脑机接口:脑机接口技术(BCI)作为人类与机器沟通的新前沿,正在引领直接“读脑”交互时代的到来。通过将大脑与计算机或其他电子设备连接,BCI能够实现意念控制和信息传输,广泛应用于医疗康复、辅助设备、增强现实等领域。
医疗机器人:医疗机器人是先进机器人技术与现代医疗科技的交汇点,涵盖了手术机器人、康复机器人、非手术诊疗机器人等多个方向。近年来,人形机器人、仿生机器人、微纳机器人等正成为医用机器人科技前沿的重要领域。
生物医学影像:生物医学影像是利用物理学、计算机科学和生物医学工程等多学科技术,对人体或生物体内的结构、功能和代谢活动进行可视化的过程。新型影像模态的技术突破和创新,为生物医学影像提供了新的成像手段;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进一步推动了生物医学影像的创新发展。
自动化实验室:自动化实验室通过集成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机器人技术等手段,实现了实验室工作的自动化管理和操作,显著提高了科研效率和操作精度。
数字疗法:数字疗法依靠高质量软件为患者提供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干预措施,实现预防、管理或治疗疾病及其症状。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融合,数字疗法正成为医疗领域的新兴技术。
AI辅助制药:AI辅助制药是指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药物发现和研发的过程。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深度学习、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手段,已经在药物靶点发现、药物筛选、临床试验等多个环节中展现了潜力,加速了新药研发进程、降低了研发成本。
生物3D打印与再生医用材料:生物3D打印与再生医用材料在组织修复、药物传递、伤口愈合等领域取得广泛应用。近年来,全球科研机构和企业加速布局,在智能纳米材料、3D打印和组织工程支架等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基因编辑:基因编辑技术通过精准修饰生物体基因组特定目标,改变了遗传信息和表现型特征。全球首款CRISPR基因编辑疗法Casgevy的获批上市,标志着基因编辑疗法商业化时代的开启。
中医现代化:中医现代化是指将中医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一方面将中医“望、闻、问、切”的传统抽象诊断手段以现代科学方法直观定量地表达出来,另一方面利用新型传感与人工智能等手段将中医诊断数据化。
这些创新热点方向代表了医工交叉领域的最新动态与前沿趋势,为医疗健康事业带来了革命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