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创办于1984年。原名《微量元素》,1992年更名为《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是国内创刊最早的唯一一份微量元素学科专业期刊。现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入编期刊,《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全文收录,并被列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 从2003年起,本刊已由原来的季刊改为双月刊,逢双月28日出刊。发表周期可由原来的6~9个月缩短至平均3~6个月或更短。为了节省审稿时间,编辑部承诺:①凡经编委推荐的具有突破性创新成果的文章,编辑部不再另找审稿人审查,优先在最近一期发表。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部、省、市级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的文章,以及特别优秀的论文,本刊可优先发表。 本刊特别欢迎论点鲜明、有独到见解、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论著性文章。内容包括实验研究、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中医中药、妇幼保健、食品营养与食物链、实验技术、综述与讲座、环保、商检以及中西医结合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等稿件。也十分欢迎短篇论著性论文。
维生素D代谢三剑客:从预防到治疗
时间:2025-07-03 12:01:04
维生素D、阿法骨化醇和骨化三醇是维生素D代谢通路中的三种关键物质,它们在人体内的作用机制、适用人群及临床场景各有不同。理解它们的差异,有助于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进行精准补充或治疗。
维生素D:阳光与饮食铸就的“原料仓库”
维生素D是人体钙磷代谢的起点,属于激素前体物质。它主要通过两种途径获取:一是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在紫外线照射下合成(如同“太阳能充电”),二是从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鱼类、蛋黄)中摄取。但维生素D本身并无生物活性,需经过肝脏和肾脏的两次“加工”(羟化反应)才能转化为最终活性形式。对于普通人群(如儿童、孕妇或健康老年人),补充普通维生素D即可满足日常需求,尤其适合预防骨质疏松或日照不足的情况。但肝肾功能不全者可能无法有效完成这种转化,导致“原料堆积却无法使用”。
阿法骨化醇:肾功能不全者的“半成品速递”
阿法骨化醇是维生素D在肝脏完成第一次羟化后的中间产物(25-羟维生素D3的类似物),相当于“半活性”状态。它口服后经小肠吸收,无需依赖肾脏的二次活化,可直接在体内转化为骨化三醇。这一特性使其成为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理想选择——好比跳过“肾脏工厂”的停工环节,直接提供半成品继续生产。其代谢过程复杂,需通过调整给药方案(如剂量与频率)来平衡疗效与安全性。但肝功能严重受损者仍需谨慎,因其仍依赖肝脏的初步代谢。
骨化三醇:慢性肾病患者的“终极武器”
骨化三醇(1,25-二羟维生素D3)是维生素D代谢的终末活性形式,堪称“即插即用”的激素。它无需肝肾加工,可直接作用于肠道、骨骼等靶器官,快速促进钙吸收和骨骼矿化。对于慢性肾病合并佝偻病或严重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患者,骨化三醇能绕过衰竭的肾脏“流水线”,直接弥补活性激素的不足。但正因其强效性,使用时需严格监测血钙水平,避免“补钙过度”引发高钙血症。
三者的选择逻辑:从“预防”到“抢救”的阶梯
1.健康人群的预防基石:维生素D如同“基础粮仓”,适合日常储备。儿童骨骼发育、孕妇胎儿保护、老年人骨质疏松预防均可通过日照或常规补充剂实现。
2.肾功能不全的代偿方案:阿法骨化醇扮演“中转站”角色,尤其适合轻中度肾病患者,兼顾代谢效率与安全性。
3终末期肾病的强效干预:骨化三醇是“急救包”,用于肾功能严重衰竭时快速纠正钙磷紊乱,但需医生精密调控。
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皮肤合成维生素D能力下降,且可能合并慢性肾病。普通维生素D适用于健康老人,但若已出现肾功能减退,需评估是否升级为阿法骨化醇或骨化三醇。
孕妇:妊娠期维生素D需求增加,但需避免自行使用活性形式(如骨化三醇),以免胎儿钙化异常。普通维生素D补充更安全。
儿童:佝偻病患儿若为单纯维生素D缺乏,补充普通维生素D即可;若合并遗传性肾病或肝病,则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活性形式。
这三种物质的关系,犹如汽车制造中的“零件→半组装车→成品车”:维生素D是原材料,阿法骨化醇是部分组装的底盘,骨化三醇则是能直接上路的整车。选择何种“车型”,取决于人体“工厂”的运作能力——功能完整时自产自用,部分停工时代工协作,完全瘫痪时直接进口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