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杂志

期刊简介

               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创办于1984年。原名《微量元素》,1992年更名为《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是国内创刊最早的唯一一份微量元素学科专业期刊。现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入编期刊,《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全文收录,并被列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    从2003年起,本刊已由原来的季刊改为双月刊,逢双月28日出刊。发表周期可由原来的6~9个月缩短至平均3~6个月或更短。为了节省审稿时间,编辑部承诺:①凡经编委推荐的具有突破性创新成果的文章,编辑部不再另找审稿人审查,优先在最近一期发表。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部、省、市级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的文章,以及特别优秀的论文,本刊可优先发表。        本刊特别欢迎论点鲜明、有独到见解、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论著性文章。内容包括实验研究、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中医中药、妇幼保健、食品营养与食物链、实验技术、综述与讲座、环保、商检以及中西医结合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等稿件。也十分欢迎短篇论著性论文。                

高血压防治与健康管理策略

时间:2025-07-28 16:15:41

高血压防治是当前中老年人群健康管理的核心议题之一,也是医护人员在卫生高级职称评审中“健康科普”能力的重要体现。作为主任医师,结合《2024年最新高血压防治指南》的更新要点,以下从预防到管理的系统性策略,为高血压高危人群及患者提供科学指导。

一、预防优先:生活方式的多维干预

中老年人群预防高血压需构建“饮食-运动-心理”协同防线。饮食上遵循“减钠增钾”原则,每日食盐摄入量需逐步控制在5克以下(约一啤酒瓶盖量),同时增加富钾食物如香蕉、菠菜的摄入。低脂肪、低热量的膳食结构中,推荐粗粮杂粮与鱼类替代部分精制主食和红肉,这类食物富含的膳食纤维和优质蛋白可类比为“血管清道夫”,帮助减少脂质沉积。运动方面,每周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活动(如快走)配合体重管理,能显著降低血压波动风险。值得注意的是,戒烟限酒与心理调节同样关键,长期压力会导致激素水平紊乱,如同“隐形加压泵”,加速高血压进程。

二、患者管理:个体化食养与监测

对于已确诊的高血压患者,需在合理膳食基础上进行动态调整。中医理论强调的“科学食养”主张根据体质差异优化食物组合,例如阴虚体质者可增加百合、银耳等滋阴食材。监测血压应像“每日天气检查”般形成习惯,家庭自测血压时需保持静息状态,记录晨起和睡前数据以供医生评估。药物治疗方面,新版指南推荐钙拮抗剂与ARB类药物的联合应用,但具体方案需由主任医师根据患者并发症情况制定,避免“千人一方”的误区。

三、医护协作:科普落地与职称要求

在卫生高级职称评审中,“健康科普”能力考核强调将专业知识转化为通俗行动指南。例如,向患者解释“钠钾平衡”时,可用“跷跷板”比喻:钠盐过多会压高跷跷板一端,而钾离子则是另一端的重要砝码。各省评审标准通常要求提交科普作品,建议结合典型案例(如某患者通过饮食调整使收缩压下降20mmHg)体现干预效果。此外,介入治疗新进展如肾动脉消融术等,需用“疏通河道”类比说明其原理,但需明确适应症边界。

四、误区澄清与长效维护

常见认知误区包括“无症状不服药”或“血压正常即停药”。实际上,高血压如同“沉默的河流暗涌”,持续损伤靶器官。维持血压稳定需像“保养精密仪器”般定期随访,每3-6个月检查心肾功能。对于合并糖尿病或高脂血症的患者,需采用“多靶点狙击”策略,同步控制血糖血脂,这与高级职称评审中“多病共管”的岗位能力要求高度契合。

通过上述分层干预体系,医护人员既能提升中老年患者的健康素养,也能在职称晋升中展现从理论到实践的科普转化能力。最终目标是实现“知信行统一”——让防治知识真正融入日常,成为延缓疾病进展的“长效降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