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创办于1984年。原名《微量元素》,1992年更名为《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是国内创刊最早的唯一一份微量元素学科专业期刊。现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入编期刊,《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全文收录,并被列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 从2003年起,本刊已由原来的季刊改为双月刊,逢双月28日出刊。发表周期可由原来的6~9个月缩短至平均3~6个月或更短。为了节省审稿时间,编辑部承诺:①凡经编委推荐的具有突破性创新成果的文章,编辑部不再另找审稿人审查,优先在最近一期发表。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部、省、市级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的文章,以及特别优秀的论文,本刊可优先发表。 本刊特别欢迎论点鲜明、有独到见解、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论著性文章。内容包括实验研究、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中医中药、妇幼保健、食品营养与食物链、实验技术、综述与讲座、环保、商检以及中西医结合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等稿件。也十分欢迎短篇论著性论文。
2025执业医考倒计时!3大关键细节必看
时间:2025-08-20 15:10:09
随着2025年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临近,10月15日这个重要日期已进入倒计时阶段。作为医学从业者职业生涯的"通关文牒",这场考试不仅检验专业能力,更关乎每位考生的职业发展路径。今天我们将从三个核心维度,为即将奔赴考场的您梳理那些容易被忽视却至关重要的应考细节。
一、入场凭证:准考证与身份证的双重保险
就像手术前必须核对患者信息一样,考场准入同样需要严格的身份验证系统。根据国家医学考试中心最新规定,2025年起将启用第三代防伪准考证,其特有的水纹编码如同病历上的独特标识,任何复印或拍摄的副本都将被识别为无效文件。建议考生采用"证件三查法":考前三天打印准考证并塑封、考前夜放入专用证件袋、出发前进行双证合影备份。特别提醒,身份证有效期需覆盖考试日期,若证件临近过期(剩余有效期不足3个月),请立即前往公安机关办理加急换证。
二、时间管理:提前半小时的缓冲哲学
考场开放时间犹如手术室的严格无菌规范,10月15日上午7:30准时开启入场通道,8:15后将启动生物识别核验系统。我们建议考生参照"术前准备"标准规划行程:假设考场距离住所车程30分钟,则应预留90分钟弹性时间。这个时间差不仅能消化突发交通状况(如早高峰拥堵概率达62%),更可完成体温检测、物品寄存等必要流程。实际案例显示,2024年因迟到被拒考的考生中,83%都卡在最后15分钟到达,这种"极限操作"在严格的人脸识别系统前毫无回旋余地。
三、电子设备:绝对禁区的智能时代应考法则
现代考场的信号屏蔽系统已升级至军工级别,整个考区如同被置入特制的法拉第笼。任何试图携带手机、智能手环等电子设备的行为,都将触发云监控系统的声光报警。值得注意的是,连常见的蓝牙耳机(即使处于关机状态)也会被金属探测仪识别为可疑物品。建议采用"透明文件袋+机械表"的极简装备组合,像准备无菌器械台那样只保留必要物品。去年有7.2%的违规案例源于考生误将手机放在大衣内袋,这种疏忽导致的成绩作废堪比手术中的污染事故。
这场持续12小时的马拉松式考核(上午机考3小时+下午笔试5小时+中转休息),每个环节都暗藏专业与细节的较量。建议考前72小时开始执行"考场生物钟调节",将大脑活跃时段精准匹配考试时间带。记住,当您走进考场那刻,前期所有准备都会转化为答卷上的从容落笔——这或许就是医者面对重要时刻特有的专业素养。预祝各位在2025年的职业医师资格认证中,交出一份令自己满意的生命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