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杂志

期刊简介

               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创办于1984年。原名《微量元素》,1992年更名为《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是国内创刊最早的唯一一份微量元素学科专业期刊。现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入编期刊,《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全文收录,并被列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    从2003年起,本刊已由原来的季刊改为双月刊,逢双月28日出刊。发表周期可由原来的6~9个月缩短至平均3~6个月或更短。为了节省审稿时间,编辑部承诺:①凡经编委推荐的具有突破性创新成果的文章,编辑部不再另找审稿人审查,优先在最近一期发表。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部、省、市级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的文章,以及特别优秀的论文,本刊可优先发表。        本刊特别欢迎论点鲜明、有独到见解、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论著性文章。内容包括实验研究、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中医中药、妇幼保健、食品营养与食物链、实验技术、综述与讲座、环保、商检以及中西医结合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等稿件。也十分欢迎短篇论著性论文。                

2024海南卫生职称晋升全解析!初、中、高必看!

时间:2025-01-10 12:00:27

初、中级职称晋升条件

一、初级职称
医士(师):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参加医师资格考试,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可视同取得医士职称;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可视同取得医师职称。按照《中医药法》参加中医医师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取得中医(专长)医师资格,可视同取得医师职称。
护士(师):按照《护士条例》参加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取得护士执业资格,可视同取得护士职称;具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士及以上学位,从事护士执业活动满一年,可直接聘任护师职称。具备大专学历,从事护士执业活动满3年;或具备中专学历,从事护士执业活动满5年,可参加护师资格考试。
药(技)士:具备相应专业中专、大专学历,可参加药(技)士资格考试。
药(技)师:具备相应专业硕士学位;或具备相应专业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从事本专业工作满1年;或具备相应专业大专学历,从事本专业工作满3年;或具备相应专业中专学历,取得药(技)士职称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5年,可参加药(技)师资格考试。
二、中级职称
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级职称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制度。具备相应专业学历,并符合以下条件的,可报名参加考试:
临床、口腔、中医类别主治医师:具备博士学位,并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或具备硕士学位,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后从事医疗执业活动满2年;或具备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后从事医疗执业活动满2年;或具备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经执业医师注册后从事医疗执业活动满4年;或具备大专学历,经执业医师注册后从事医疗执业活动满6年;或具备中专学历,经执业医师注册后从事医疗执业活动满7年。
公共卫生类别主管医师:具备博士学位并经执业医师注册后从事公共卫生执业活动;或具备硕士学位,经执业医师注册后从事公共卫生执业活动满2年;或具备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经执业医师注册后从事公共卫生执业活动满4年;或具备大专学历,经执业医师注册后从事公共卫生执业活动满6年;或具备中专学历,经执业医师注册后从事公共卫生执业活动满7年。
主管护师:具备博士学位并注册从事护理执业活动;或具备硕士学位经注册后从事护理执业活动满2年;或具备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经注册并取得护师职称后,从事护理执业活动满4年;或具备大专学历,经注册并取得护师职称后,从事护理执业活动满6年;或具备中专学历,经注册并取得护师职称后,从事护理执业活动满7年。
主管药(技)师:具备博士学位;或具备硕士学位,取得药(技)师职称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2年;或具备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取得药(技)师职称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4年;或具备大专学历,取得药(技)师职称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6年;或具备中专学历,取得药(技)师职称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7年。

高级职称评审条件(省线)
副高级职称评审条件
一、专业能力要求
(一)副主任医师
1.临床、中医、口腔类别:
熟练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熟悉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与技术规范。具有较丰富的本专业工作经验,能熟练正确地救治危重病人,具有指导本专业下级医师的能力。强化病案作为评价载体,采取随机抽取与个人提供相结合的方式,提供申报人主治或者主持的、能够反映其专业技术水平的抢救、死亡或疑难病案,加强对临床医生执业能力的评价。
基于病案首页数据,重点从技术能力、质量安全、资源利用、患者管理四个维度,利用诊治病种范围和例数、手术级别和例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单病种平均住院日、单病种次均费用等指标,科学准确评价医生的执业能力和水平。其中,中医专业还应基于中医病案首页数据,重点围绕以中医为主治疗的出院患者比例、中药饮片处方比、中医治疗疑难危重病患者数量、中医非药物疗法使用率等中医药特色指标,评价中医医师的中医药诊疗能力和水平。具体指标见附表。
2.中医治未病专业:
系统掌握中医治未病专业基础理论并在本专业领域有所专长;了解相关学科理论知识与进展,能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应用于实际工作。能够较好地开展中医健康管理服务,制订健康调养方案,掌握针灸、推拿、膏方、拔罐、穴位敷贴、药浴等健康干预措施,能够较好地应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订的常见病多发病高危人群和偏颇体质人群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技术指南,对“治未病”服务人群进行随访追踪并总结分析,能够开展中医药特色干预技术和方法,解决本专业复杂疑难问题,具有指导本专业下级医师的能力。
3.公共卫生类别:
熟练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推广应用,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与技术规范。具有较丰富的本专业工作经验,能独立解决复杂或重大技术问题,具有指导本专业下级医师的能力。
基于参与的业务工作内容,重点考核公共卫生现场能力、计划方案制定能力、技术规范和标准指南制定能力、业务管理技术报告撰写能力、健康教育和科普能力、循证决策能力、专业技术成果产出、科研教学能力、完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能力等方面,包含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疾病与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分析预警)报告、制定公共卫生应急处置预案和风险评估报告、业务工作计划、技术指导方案制定等内容。
(二)副主任药师
熟练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推广应用。熟悉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与技术规范。能够参与制定药物治疗方案,对临床用药结果做出准确分析,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处方和医嘱中出现的各种不合理用药现象,及时提出临床用药调整意见。具有指导下级药师的能力。其中,中药专业还应具备中药验收、保管、调剂、临方炮制、煎煮等中药药学服务能力,能够提供中药药物咨询服务,具有中药处方点评工作能力,提供合理使用中药建议。
(三)副主任护师
熟练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推广应用,熟悉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与技术规范。能够正确按照护理程序开展临床护理工作,熟练掌握本专科病人的护理要点、治疗原则,能熟练地配合医生抢救本专业危重病人。熟悉各种医疗检查、实验报告的临床意义,制定并执行护理措施,对病人进行持续、动态观察及监护。具有指导本专业下级护理人员进行复杂护理技术操作的能力。
(四)副主任技师
熟练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推广应用,熟悉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与技术规范。具有较丰富的本专业工作经验,能独立解决复杂或重大技术问题,具有指导本专业下级技师的能力。
二、工作业绩成果要求
必备条件
(一)副主任医师
1.临床、中医、口腔类别:
(1)强化病案作为评价载体,采取随机抽取与个人提供相结合的方式,提供本人近5年不同年份主治或者主持的、能够反映其专业技术水平的抢救、死亡或疑难病案2份。
(2)使用、推广或创新本专业某项技术、方法等的分析报告1份,不少于1500字。
2.非临床类别:
非临床类或不设病床的医疗机构中临床类医师,可不提供病案,但需提供以下材料,其中报告类材料每份不少于1500字。
(1)独立撰写的病例分析报告(物理检查诊断报告单复印件)1份。
(2)独立撰写的常见病(多发病)诊治专题报告1份。
(3)使用、推广或创新本专业某项技术、方法等的分析报告1份。
3.中医治未病专业:提供本人独立撰写的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专题报告,或健康调养方案,或中医药特色干预方案,或“治未病”服务人群随访追踪总结分析报告等材料2份,每份材料不少于1500字。
4.公共卫生类别:根据实际工作岗位,提供本人独立撰写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或疾病与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分析预警)报告,或制定公共卫生应急处置预案和风险评估报告,或技术指导方案等相关材料2份,每份材料不少于1500字。
5.教学能力(至少具备下列条件之一,需提供相应证明材料):
(1)承担教学任务,教学达40课时。
(2)带教进修生、下级医生、实习学生10人次。
(3)带教住院医师、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10人次。
(二)副主任药师
1.医院药学、临床药学、中药学等专业,根据实际工作岗位,提供本人独立撰写的药物治疗方案,或门诊处方点评,或病历点评,或药学监护,或实验室技术研究分析等相关材料2份,每份材料不少于1500字。
2.教学能力(至少具备下列条件之一,需提供相应证明材料):
(1)承担教学任务,教学达40课时。
(2)带教进修生、下级药师、实习学生10人次。
(三)副主任护师
1.提供参与或指导的2例疑难或危重病人的全程护理计划(从入院到出院或死亡),内容包括病史摘要、护理评估(提供主、客观资料)、护理问题、护理目标、护理措施、护理评价。
2.总结2例疑难或危重病人护理过程的体会和经验,每例总结材料不少于1500字。
3.教学能力(至少具备下列条件之一,需提供相应证明材料):
(1)承担教学任务,教学达40课时。
(2)带教进修生、下级护士、实习学生10人次。
(四)副主任技师
1.提供本人使用、推广或创新本专业某项技术、方法等的分析报告1份,不少于1500字。
2.总结1例辅助检查操作过程的体会和经验,不少于1500字。
3.教学能力(至少具备下列条件之一,需提供相应证明材料):
(1)承担教学任务,教学达40课时。
(2)带教进修生、下级技师、实习学生10人次。
选择条件(完成具备下列条件之三的代表性成果)
1.获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前9名)或二等奖1项(前7名)或三等奖1项(前5名);厅(局)级科学技术一等奖(优秀推荐项目)1项(前4名)或二等奖(优秀项目)1项(前3名)或三等奖(参与项目)1项(前2名)。
2.主持省(部)级科研课题1项,或主持并完成厅(局)级科研课题1项,课题完成须经主管部门验收结题。
3.参与并完成药物、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等横向项目,累计项目总研究经费不低于50万元,且入组例数大于总入组例数的三分之一(需提供相关佐证材料)。
4.参与编写省级以上卫生行业教材或专著1部并出版发行(本人撰写2万字以上)。
5.作为第一作者在医学期刊公开发表本专业论文至少3篇(每篇不少于1500字),其中至少1篇在中文核心期刊,其他在统计源期刊发表。
6.参与编制省级以上卫生健康行业标准、技术标准、规程、规范1项(需提供行政主管部门的佐证材料),并正式颁布或备案。
7.获得国家专利管理部门授权的发明专利1项(署名前3名)或实用新型专利2项(署名前2名),专利内容应与申报的学科专业相符,通过变更、转让获得的专利不能作为有效代表性成果。
8.在省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组织或认定的技能竞赛中获得个人前三等奖1次。
9.获省(部)级优秀科普微视频、优秀科普图书(前3名);或厅(局)级优秀科普微视频、优秀科普图书(前2名);或面向社会公众、媒体,开展健康知识讲座,有省级官方媒体报道,任期内2次(需提供相关佐证材料,申报人为第一作者);或在省级官方媒体、报刊,发表健康科普文章、音视频作品,任期内2篇(个)(需提供相关佐证材料,申报人为第一作者)。
正高级职称评审条件
一、专业能力要求
(一)主任医师
1.临床、中医、口腔类别:
临床、口腔、中医类别:在具备所规定的副主任医师水平的基础上,系统掌握本专业某一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与技术,并有所专长。深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具有丰富的本专业工作经验,能独立解决复杂或重大技术问题,具有指导本专业下级医师的能力。强化病案作为评价载体,采取随机抽取与个人提供相结合的方式,提供申报人主治或者主持的、能够反映其专业技术水平的抢救、死亡或疑难病案,加强对临床医生执业能力的评价。
基于病案首页数据,重点从技术能力、质量安全、资源利用、患者管理四个维度,利用诊治病种范围和例数、手术级别和例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单病种平均住院日、单病种次均费用等指标,科学准确评价医生的执业能力和水平。其中,中医专业还应基于中医病案首页数据,重点围绕以中医为主治疗的出院患者比例、中药饮片处方比、中医治疗疑难危重病患者数量、中医非药物疗法使用率等中医药特色指标,评价中医医师的中医药诊疗能力和水平。具体指标见附表。
2.中医治未病专业:
在全面掌握中医治未病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系统掌握本专业某一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临床技术,并有所专长;熟悉相关学科的新进展,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应用于临床实践与科学研究。能够开展中医健康管理全程服务,制订养生食谱、起居调养情志调节、保健功法、经穴按摩方法等健康调养方案,熟练掌握针灸、推拿、膏方、拔罐、穴位敷贴、药浴等健康干预措施方法熟练应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订的常见病多发病高危人群和偏颇体质人群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技术指南,组织制订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常见病多发病高危人群和偏颇体质人群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技术指南,对“治未病”服务人群进行随访追踪,对常见病多发病高危人群和偏颇体质人群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技术指南的应用进行效果总结分析,能够积极开展并推广中医药特色干预技术和方法,熟练并正确地解决本专业复杂疑难问题或重大技术难题,具有指导本专业下级医师的能力。
3.公共卫生类别:
在具备所规定的副主任医师水平的基础上,系统掌握本专业某一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与技术,并有所专长。深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实践。具有丰富的本专业工作经验,能独立解决复杂或重大技术问题,具有指导本专业下级医师的能力。
基于参与的业务工作内容,重点考核公共卫生现场能力、计划方案制定能力、技术规范和标准指南制定能力、业务管理技术报告撰写能力、健康教育和科普能力、循证决策能力、专业技术成果产出、科研教学能力、完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能力等方面,包含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疾病与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分析预警)报告、制定公共卫生应急处置预案和风险评估报告、食品,保健品等健康相关产品毒理安全评价报告、业务工作计划、技术指导方案制定等内容。
(二)主任药师
在具备所规定的副主任药师水平的基础上,精通本专业某一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并有所专长。深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实践。具有丰富的本专业工作经验,能独立解决复杂或重大技术问题,具有指导本专业下级药师的能力。其中,中药专业还应具备中药验收、保管、调剂、临方炮制、煎煮等中药药学服务能力,能够提供中药药物咨询服务,具有中药处方点评工作能力,提供合理使用中药建议。
(三)主任护师
在具备所规定的副主任护师水平的基础上,精通护理学某一专科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并有所专长。深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临床实践。具有丰富的本专业工作经验,能独立解决复杂或重大技术问题,具有指导本专业下级护理人员的能力。
(四)主任技师
在具备所规定的副主任技师水平的基础上,精通本专业某一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并有所专长。深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实践。具有丰富的本专业工作经验,能独立解决复杂或重大技术问题,具有指导本专业下级技师的能力。
二、工作业绩成果要求
必备条件
(一)主任医师
1.临床、中医、口腔类别:
(1)强化病案作为评价载体,采取随机抽取与个人提供相结合的方式,提供本人近5年不同年份主治或者主持的、能够反映其专业技术水平的抢救、死亡或疑难病案2份。
(2)使用、推广或创新本专业某项技术、方法等的分析报告1份,不少于1500字。
2.非临床类别:
非临床类或不设病床的医疗机构中临床类医师,可不提供病案,但需提供以下材料,其中报告类材料每份不少于1500字。
(1)独立撰写的病例分析报告(物理检查诊断报告单复印件)1份。
(2)独立撰写的常见病、多发病诊治专题报告1份。
(3)使用、推广或创新本专业某项技术、方法等的分析报告1份。
3.中医治未病专业:提供本人独立撰写的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专题报告,或健康调养方案,或中医药特色干预方案,或“治未病”服务人群随访追踪总结分析报告等材料2份,每份材料不少于1500字。
4.公共卫生类别:根据实际工作岗位,提供本人独立撰写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或疾病与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分析预警)报告,或制定公共卫生应急处置预案和风险评估报告,或技术指导方案等相关材料2份,每份材料不少于1500字。
5.教学能力(至少具备下列条件之一,需提供相应证明材料):
(1)承担教学任务,教学达80课时。
(2)带教进修生、下级医生、实习学生20人次。
(3)带教住院医师、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20人次。
(4)担任研究生导师,培养研究生3名。
(二)主任药师
1.医院药学、临床药学、中药学等专业,根据实际工作岗位,提供本人独立撰写的药物治疗方案,或门诊处方点评,或病历点评,或药学监护,或实验室技术研究分析等相关材料2份,每份材料不少于1500字。
2.教学能力(至少具备下列条件之一,需提供相应证明材料):
(1)承担教学任务,教学达80课时。
(2)带教进修生、下级药师、实习学生20人次。
(三)主任护师
1.提供参与或指导的2例疑难或危重病人的全程护理计划(从入院到出院或死亡),内容包括病史摘要、护理评估(提供主、客观资料)、护理问题、护理目标、护理措施、护理评价。
2.总结2例疑难或危重病人护理过程的体会和经验。每例总结材料不少于1500字。
3.教学能力(至少具备下列条件之一,需提供相应证明材料):
(1)承担教学任务,教学达80课时。
(2)带教进修生、下级护士、实习学生20人次。
(四)主任技师
1.提供本人使用、推广或创新本专业某项技术、方法等的分析报告材料1份,不少于1500字。
2.总结1例辅助检查操作过程的体会和经验,不少于1500字。
3.教学能力(至少具备下列条件之一,需提供相应证明材料):
(1)承担教学任务,教学达80课时。
(2)带教进修生、下级技师、实习学生20人次。
选择条件(完成具备下列条件之三的代表性成果。如主持并完成的科研项目有实现成果转移转化的,以下条件只需再满足任意一条即视为符合要求)
1.获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前7名)或二等奖1项(前5名)或三等奖1项(前3名);厅(局)级科学技术一等奖(优秀推荐项目)1项(前3名)或二等奖(优秀项目)1项(第1名)。
2.主持并完成省(部)级科研课题1项,或主持并完成厅(局)级科研课题2项,课题完成须经主管部门验收结题。
3.主持并完成药物、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等横向项目,累计项目总研究经费不低于100万元(需提供相关佐证材料)。
4.参与编写省级以上卫生行业教材或专著1部并出版发行(本人撰写5万字以上)。
5.作为第一作者在医学期刊公开发表本专业论文至少4篇(每篇不少于1500字),其中至少2篇在中文核心期刊,其他在统计源期刊发表。
6.参与编制省级以上卫生健康行业标准、技术标准、规程、规范2项(需提供行政主管部门的佐证材料),并正式颁布或备案。
7.获得国家专利管理部门授权的发明专利1项(署名第1名),专利内容应与申报的学科专业相符,通过变更、转让获得的专利不能作为有效代表性成果。
8.在省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组织或认定的技能竞赛中获得个人前二等奖1次。
9.获省(部)级优秀科普微视频、优秀科普图书(前2名),或厅(局)级优秀科普微视频、优秀科普图书(第1名);或面向社会公众、媒体,开展健康知识讲座,有官方省级媒体报道,任期内5次(需提供相关佐证材料,申报人为第一作者);或在省级官方媒体、报刊,发表健康科普文章、音视频作品,任期5篇(个)(需提供相关佐证材料,申报人为第一作者)。

高级职称评审条件(基层)
基层副高评审工作实绩要求
(一)临床医学、中医学:
1.设病床的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提供本人管床或带组的能够反映专业技术水平的病历复印件2份;无病床的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提供本人独立撰写的门诊日志(病例)复印件2份;
2.提供本人独立撰写的病例分析报告2篇(中医专业提供采用中医特色疗法治疗的病例分析报告),每篇不少于1500字,经评审委员会鉴定合格;
3.提供本人独立撰写的本地常见病、多发病诊治专题报告1份,不少于1500字,经评审委员会鉴定合格;
4.提供本人独立撰写的业务工作总结1份,不少于3000字。
(二)中医治未病专业:
1.设病床的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提供本人管床或带组的能够反映专业技术水平的病历复印件2份;无病床的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提供本人独立撰写的门诊日志复印件2份;
2.提供本人独立撰写的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专题报告,或健康调养方案,或中医药特色干预方案,或“治未病”服务人群随访追踪总结分析报告等材料2份,每份材料不少于1500字,经评审委员会鉴定合格;
3.提供本人独立撰写的业务工作总结1份,不少于3000字。
(三)全科医学专业:
1.设病床的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提供本人管床或带组的能够反映专业技术水平的病历复印件2份;无病床的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提供本人独立撰写的门诊日志复印件2份;
2.提供本人独立撰写的本地常见病、多发病诊治专题报告2份,每篇不少于1500字,经评审委员会鉴定合格;
3.提供本人独立撰写的业务工作总结1份,不少于3000字。
(四)公共卫生专业:
1.提供本人独立撰写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1篇,不少于1500字,经评审委员会鉴定合格;
2.每年为辖区居民开展疾病防治健康知识讲座不少于2次,提供知识讲座专题报告1篇,不少于1500字,并附相关图片等证明材料;
3.提供本人独立撰写的业务工作总结1份,不少于3000字。
(五)药学专业:
1.提供本人独立撰写的处方分析报告2份,每篇不少于1500字,经评审委员会鉴定合格;
2.提供本人独立撰写的业务工作总结1份,不少于3000字。
(六)护理学专业:
1.提供本人管床的护理病案、护理查房记录复印件各2份;
2.提供本人独立撰写的护理分析报告2份,每篇不少于1500字,经评审委员会鉴定合格;
3.提供本人独立撰写的业务工作总结1份,不少于3000字。
(七)医学辅助技术专业:
1.提供辅助检查医学资料(影像片、检查报告单、化验报告单等)复印件2份;
2.提供本人独立撰写的病例分析报告2份,每篇不少于1500字,经评审委员会鉴定合格;
3.提供本人独立撰写的业务工作总结1份,不少于3000字。
四、带教能力要求。每年为下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专题授课不少于2次,提交带教工作报告1篇,不少于1500字(村级医疗机构不做要求)。
基层正高评审工作实绩要求
一、专业理论要求。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深刻领会本专业的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深入了解本专业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能够积极吸取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应用于本专业工作实践,全面熟悉相关专业的理论和应用知识。
二、技术能力要求。具有丰富的临床或技术工作经验以及精湛的技术操作能力,熟练掌握本专业理论与技术,在本专业某一方面有较深的造诣,能熟练并正确地解决本专业复杂疑难问题或技术难题,对本专业工作具有全面的组织管理能力,每年在一线专业技术岗位工作时间不少于200天。具体能力要求,按以下规定执行:
(一)临床医学专业。在本专业领域有所专长和特长,具有精湛的技术操作能力,能熟练正确地救治危急重症,能主持、指导本专业复杂疑难病症的诊治及技术难题攻关,能承担院内、外会诊工作,能全面指导本专业各项业务开展。
(二)中医学专业。掌握中医基础理论、熟悉中医经典著作及与本专业有关的各家学说;能熟练运用中医理、法、方、药进行辩证论治,对本专科领域内较复杂疑难的疾病、危急重症有深入的了解,并能正确的诊断和处理;掌握与本专业有关的现代医学临床知识及技能;具有较强的门诊医疗组织管理能力,能全面指导本专业各项业务开展。
(三)中医治未病专业。在全面掌握中医治未病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系统掌握本专业某一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临床技术,并有所专长;熟悉相关学科的新进展,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应用于临床实践与科学研究。能够开展中医健康管理全程服务,制订养生食谱、起居调养情志调节、保健功法、经穴按摩方法等健康调养方案,熟练掌握针灸、推拿、膏方、拔罐、穴位敷贴、药浴等健康干预措施方法熟练应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订的常见病多发病高危人群和偏颇体质人群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技术指南,组织制订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常见病多发病高危人群和偏颇体质人群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技术指南,对“治未病”服务人群进行随访追踪,对常见病多发病高危人群和偏颇体质人群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技术指南的应用进行效果总结分析,能够积极开展并推广中医药特色干预技术和方法,熟练并正确地解决本专业复杂疑难问题或重大技术难题
(四)全科医学专业。能够全方位开展健康促进、疾病预防、诊疗、康复、社区护理等工作,熟练掌握主要慢性病的预防以及急症的鉴别诊断、紧急救治处理与转诊;通过对病例的筛查,能及时准确地发现常见慢性病人,并对其进行长期跟踪服务;能正确识别、评价与干预心理行为疾患和家庭、社区健康问题;能制定不同人群的健康计划,并组织实施和全过程进行评价,具有较强的基层卫生保健的组织管理能力。
(五)公共卫生学专业。在本专业领域有所专长和特长,具有精湛的技术操作能力,精通本专业业务,熟练解决日常监测、评价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灾害性事件的疑难技术问题,能全面指导本专业各项业务开展,每年面向辖区内群众开展疾病预防知识讲座不少于2次。
(六)药学专业。在本专业领域有所专长和特长,具有精湛的技术操作能力,全面掌握临床药品的特点,能独立制定临床药物治疗方案,对新药有较高的评价能力,能全面指导本专业各项业务开展。中药人员还应熟练中药的加工炮制、制剂和配方等各种技术操作,并在某一方面有所专长,能掌握各种中药的性味、功能、鉴别、质量检查、配伍禁忌等全面技术。
(七)护理学专业。在本专业领域有所专长和特长,具有精湛的技术操作能力,精通护理专业技术,能熟练、正确地解决复杂疑难疾病及新发现疾病的重大护理技术问题,能全面指导本专业各项业务开展。
(八)医学辅助技术专业。在本专业领域有所专长和特长,具有精湛的技术操作能力,能熟练、正确地解决复杂疑难的技术问题,为相关学科提供准确的诊断、检查报告,能掌握和应用最新技术,能全面指导本专业各项业务开展。
三、工作实绩要求。具体按以下规定执行:
(一)临床医学、中医学:
1.有病床的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提供本人管床或带组的能够反映专业技术水平的病历复印件3份;无病床的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提供本人独立撰写的门诊日志(病例)复印件3份;
2.提供本人独立撰写的病例分析报告2篇(中医专业提供采取中医特色疗法治疗的病例分析报告),每篇不少于1500字,经评审委员会鉴定合格;
3.提供本人独立撰写的本地常见病、多发病或疑难杂症诊治专题报告1份,每篇不少于1500字,经评审委员会鉴定合格;
4.设病床的临床科室填报近5年的主治典型病例一览表,县级20例,乡镇社区及其他卫生机构10例,提交病案必须为本人主治或主刀的病例资料。
5.提供本人独立撰写的业务工作总结1份,不少于3000字。
(二)中医治未病专业:
1.设病床的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提供本人管床或带组的能够反映专业技术水平的病历复印件2份;无病床的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提供本人独立撰写的门诊日志复印件2份;
2.提供本人独立撰写的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专题报告,或健康调养方案,或中医药特色干预方案,或“治未病”服务人群随访追踪总结分析报告等材料2份,每份不少于1500字,经评审委员会鉴定合格;
3.提供本人独立撰写的常见病多发病高危人群和偏颇体质人群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技术指南的应用效果分析报告1份,不少于1500字,经评审委员会鉴定合格;
4.提供本人独立撰写的业务工作总结1份,不少于3000字。
(三)全科医学专业:
1.有病床的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提供本人管床或带组的能够反映专业技术水平的病历复印件3份;无病床的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提供本人独立撰写的门诊日志复印件3份;
2.提供本人独立撰写的本地常见病、多发病或疑难杂症诊治专题报告2份,每篇不少于1500字,经评审委员会鉴定合格;
3.设病床的临床科室填报近5年的主治典型病例一览表,县级20例,乡镇社区及其他卫生机构10例,提交病案必须为本人主治的病例资料;
4.提供本人独立撰写的业务工作总结1份,不少于3000字。
(四)公共卫生专业:
1.提供本人独立撰写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2篇,每篇不少于1500字,经评审委员会鉴定合格;
2.每年为辖区居民开展疾病防治健康知识讲座不少于3次,提供知识讲座专题报告1篇,不少于3000字,并附相关图片等证明材料;
3.提供本人独立撰写的业务工作总结1份,不少于3000字。
(五)药学专业:
1.提供本人独立撰写的处方分析报告2份,每篇不少于1500字,经评审委员会鉴定合格;
2.提供本人独立撰写的业务工作总结1份,不少于3000字。
(六)护理学专业:
1.提供本人管床(参加救治)的护理病案(总结)、护理查房记录复印件各3份;
2.提供本人独立撰写的病例护理分析报告2份,每篇不少于1500字,经评审委员会鉴定合格;
3.提供本人独立撰写的业务工作总结1份,不少于3000字。
(七)医学辅助技术专业:
1.提供辅助检查医学资料(影像片、检查报告单、化验报告单等)复印件3份;
2.提供本人独立撰写的病例分析报告2份,每篇不少于1500字,经评审委员会鉴定合格;
3.提供本人独立撰写的业务工作总结1份,不少于3000字。
四、带教能力要求。每年为下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专题授课不少于3次,提交带教工作报告1篇,不少于3000字(村级医疗机构不做要求)。
五、开展新技术新项目要求。提供本人独立撰写的医疗卫生新技术推广使用报告或运用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开展业务工作的专题工作总结1份,不少于1500字,并提供相应的查新证明、应用证明或医院专家鉴定结论。